量產車的自動駕駛安全嗎?買車的自動駕駛溢價值得嗎?
2021上海車展剛剛落下帷幕,會場內外,自動駕駛受到高度關注。華為自動駕駛全球首次公開試乘獲得好評,大疆、百度、滴滴、商湯等企業紛紛展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不久前,我們還在討論自動駕駛何時能夠落地,有哪些應用場景,如今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很多即將量產車型的重要賣點。消費者不禁想問——量產車的自動駕駛安全嗎?買車的自動駕駛溢價值得嗎?自動駕駛數據和隱私安全有保障嗎?
量產車的自動駕駛安全嗎?
在本屆上海車展正式開幕前,“不造車”的華為掀起了刷屏效應,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新車型在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已經可以實現城區通勤無干預自動駕駛。這款華為與北汽合作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也成為車展亮點之一。此前,很多人對華為自動駕駛的能力保持懷疑,而當新車型宣布即將量產交付后,又有人提出問題,自動駕駛車輛在路上跑,真的安全嗎?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有關部門即將會發布自動駕駛的準入評測標準,量產車型會根據有關要求進行認證。“我們自動駕駛的系統也在不斷優化提升,我相信之后的版本會比現在更優秀。”
特斯拉也在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服務。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此前接受記者專訪時,曾對自動駕駛安全問題作出回應。他表示,特斯拉現在車輛上應用的是自動輔助駕駛技術,它可以讓駕駛員的體驗更輕松,但是駕駛員仍要對駕駛行為負主要責任。特斯拉制造的所有車輛,其實都具備了未來實現全自動駕駛的能力,但在實現之前,還是一種自動輔助駕駛。
如果自動駕駛上路后出現交通事故要由誰負責?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勝兵指出,目前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幾乎空白,各地的示范應用可以為立法提供一些經驗和依據,加速立法進程。肇事者、整車廠、技術運營主體、保險公司等均有可能是責任的承擔者。
買車的自動駕駛溢價值得嗎?
自動駕駛是車輛的賣點,但也是車輛的溢價點。“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的基礎版車型,比不配備“華為HI”系統的最低配置車型貴了近14萬元。WEY品牌的摩卡車型,“準L3級自動駕駛”最高配車型與普通的最低配車型價差約4萬元。特斯拉、蔚來等則推出了自動駕駛訂閱服務,用戶訂閱需要額外付費。蔚來NAD自動駕駛服務月費為680元。
正在選購新車的消費者黃先生說:“我很想體驗自動駕駛的新車,但是現在自動駕駛還不能真正上路,車輛硬件的溢價有點高,軟件訂閱的費用按月收也不便宜,我還要再考慮一下。”
目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主要有機器視覺和激光雷達兩大類技術方向,激光雷達的硬件成本較高,使得相關車型價格居高不下。瑞銀投資研究分析師鞏旻表示,國內硬件生產的供應能力會很快把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下來。但是企業賣自動駕駛選裝包或者訂閱模式,仍將是重要的變現模式。
小鵬汽車品牌管理總監于洋認為,傳統賣車是賣配置,車企提供很多功能或概念,消費者并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買了也不會用。“現在賣車,我們想從用戶的使用場景出發,告訴消費者在哪里可以用上自動駕駛功能,如泊車或高速公路行駛等。如果某種智能功能用戶都不使用,就是偽需求,我們可能會取消這類服務。”
自動駕駛隱私保護有保障嗎?
關于自動駕駛車輛或智能汽車隱私保護的問題,曾在3月中旬引發一輪熱議。一位海外黑客提取到了特斯拉車內攝像頭的拍攝畫面,視頻中車內駕乘人員的動作、姿態等清晰可見,不少消費者對車內攝像頭隱私安全產生懷疑。特斯拉對此回應稱,國內車輛的攝像頭并未開啟,且國內用戶的數據都會在本地存儲。
這些回應并沒有消除消費者的擔憂,在汽車智能化時代,車內攝像頭幾乎成為車輛的標配。有業內人士表示,車內攝像頭與手機、電腦攝像頭類似,消費者無需有太多顧慮。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談劍鋒指出,據統計,特斯拉可以采集覆蓋車主個人信息、車輛環境信息、車輛行駛信息、車主手機信息等200多項信息,國內同類廠商也采集有170多項。這些信息很多是用于自動駕駛分析決策的,加強對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監管非常重要。
“我們車內有兩顆攝像頭,一顆用于拍照的攝像頭,內容存儲在車身內,一顆用于監測疲勞駕駛的攝像頭,只有識別功能、沒有記錄功能。用戶可以直接選擇關閉監測疲勞駕駛的攝像頭。”蔚來汽車上海地區負責人夏慶華說,“而自動駕駛機器學習所需要的數據與個人信息是脫敏的。”
談劍鋒表示,對智能汽車的數據安全,應該從法律法規上做好規范和提前立法,明確適用于整個行業的細化標準??梢詤⒖?span id="tzd77vfhrb" class="keyword">近期出臺的《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出臺智能汽車等設備的標準,企業的數據采集要遵循合規和最小可用原則,不可過度采集。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也建議,從加強數據隱私保護、制訂過程審查制度以及嚴懲違法違規行為等方面保護汽車數據安全。建立準入制度,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包括高精地圖數據的采集、存儲和商業用途需經國家相關部門備案管理。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