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螞蟻到13家,約談背后不變的內核是什么?
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又一次聯合行動。
4月29日約談13家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臺企業,距離上一次約談螞蟻集團僅僅過去17天。
金融監管層出手迅速、動作頻繁,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帶你看清兩次約談背后不變的內核。
1
規范發展主旨不變
平臺企業發展走到了關鍵時期,多年野蠻生長所積累的弊病,必須在當下“問診根治”。
早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就確定為今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并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近期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問題再次列為重要議題。
“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也曾表態,要監督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遵守監管規則,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
從事金融業務的平臺企業尤其受到關注,其違規問題不但涉及普通消費者,甚至有可能影響金融安全,4月份的兩次約談,監管層的核心意圖一以貫之:通過加強對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監管,促進其規范健康發展。
2
嚴格公平監管不變
從嚴監管、公平監管,這兩個詞在今天的新聞稿中十分醒目。
整改要求處處透著“嚴”字: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對各類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零容忍”、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金融市場秩序等。
一次次嚴正“喊話”、一記記監管“組合拳”,無不彰顯出要扎緊監管“籬笆”的決心,更充分體現“一視同仁”的公平原則。
從嚴監管的政策并不是只針對螞蟻集團一家,而螞蟻集團出現的問題也絕對不是個例,眾多平臺企業的快速擴張背后不同程度存在著違規問題。
例如,未經許可或超許可范圍從事金融業務活動、支付業務關聯信貸消費等金融產品、沒有通過依法設立的征信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開展多類金融業務時風險隔離措施不完善、互聯網存貸款和互聯網保險等業務未達到審慎監管要求、個人信息采集使用不規范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
細看這次參加約談的13家平臺企業的共性特征明顯:綜合經營、體量規模大、行業影響力強、暴露的問題也較為普遍和典型。與約談螞蟻集團一樣,監管層應當是希望通過對這些頭部企業的約談,給整個行業的規范經營起到示范作用。
換言之,其他涉及金融業務的平臺企業并非沒有問題,它們現在就應立即行動,照鏡子、找不足,該自查的自查、要整改的整改,千萬別想著“隔岸觀火”,甚至“趁火打劫”在市場上搶占份額,從嚴監管、公平監管會落實到每一家企業的頭上。
3
持續跟進整改不變
不管是螞蟻集團已經有的整改方案,還是這次監管層對13家網絡平臺企業提出的整改要求,都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未來如何不摻水分、不打折扣地落實下去才是關鍵。
金融管理部門明確表示,將與網絡平臺企業保持密切溝通,充分聽取意見建議,并將適時對整改情況開展檢查,對整改不到位或頂風違規的,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對于監管層來說,整改要求顯然不會一“提”了之,后續在審核整改方案、評估整改效果、適時提出建議等方面預計也會留有“后手”。
對于平臺企業來說,更應該明白拿到整改要求不是“終點”,對標對表、按時保質推進整改才算“上路起步”。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平臺企業既應保證平穩有序,不出現次生風險,也要及時發現新問題新情況,做到舉一反三,保證業務合規和排查風險“不留死角”。
4
堅持鼓勵創新不變
監管護航才能實現行業健康發展,監管到位才能讓創新走在“正途”。
兩次聯合約談點出了問題,同時也對未來發展提出了要求和方向,“創新”在其中始終占據重要位置。
此前,監管層對螞蟻提出了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的希冀,鼓勵其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提升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這次約談中也再度重申要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此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平臺企業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體驗,鞏固和增強國際競爭力。
監管層鼓勵創新的態度從未改變,有利于國計民生、社會發展的創新向來受到歡迎。合法合規的創新是企業強化競爭力的“助推器”,民營企業家們也可以吃下“定心丸”。創新與監管不是“你死我活”,創新擁抱監管才能走得更遠,監管擁抱創新才能與時俱進。
5
堅守金融本源不變
金融不會因為科技的外衣而改變其內核,金融也不能因為與平臺企業結合就脫離其本源。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前后兩次約談都傳遞一個相同信號,平臺企業開展金融業務應以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為本,應該合理運用新技術來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而不是在平臺上加速脫實向虛和積累風險。
實體經濟之外,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合理需求、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是金融回歸本源的應有之意。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消費者都是“用腳投票”,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追求的應該是贏得消費者的心。
不變的內核在兩次約談中得到延續,金融管理部門有這樣一些要求,網絡平臺企業要樹立以消費者權益保護為核心的服務意識,讓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在自查整改期間要保持企業正常經營和業務連續性。
此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今天的新聞稿中更加搶眼——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點名規范個人信息采集使用、營銷宣傳行為等。這些要求真正落實到位,以后每個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安全感”又能再多幾分。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