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北京消費市場回暖升級 百家企業實現銷售額45.6億元
消費熱情與“北京消費季”的雙重疊加下,“五一”期間,北京消費市場回暖升級。5月5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數據顯示,北京市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百家企業實現銷售額45.6億元,同比增長10.1%,較2019年增長4.2%。商圈流量、老字號餐飲銷售額等實現翻倍增長。
商圈|消費地標加倍吸引客流
在積極轉型、升級中,北京多個商圈在“五一”期間加倍吸引客流。北京市商務局數據顯示,王府井、三里屯、國貿等新地標精心策劃主題活動,煥發時尚新活力。王府井東方新天地“故宮以東·城市盲盒”數字沉浸體驗空間、三里屯太古里潮流實驗室、國貿商城“買得起藝術周”、華熙LIVE五棵松京“熙”文化節等成為假日網紅打卡地。
值得注意的是,王府井、CBD、西直門、亞奧和麗澤商圈客流超百萬,煙袋斜街、前門、三里屯等9個商圈客流同比增長超1倍。眾多國潮品牌、老字號品牌、非遺文化品牌等推出系列優惠活動,展現消費新風貌。北京市監測的西單商場、燕莎奧萊、貴友大廈和菜百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90.9%、86%、81.8%和80.5%。
地上是公園,地下是商業街區,剛重裝開業不久的西單文化廣場迎接了“五一”消費市場的考驗。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走訪時發現,地下商業街區入駐了小吃、文藝類等數十個門店,吸引不少年輕人前往拍照、打卡。
中糧·祥云小鎮相關人員表示,假日前三天,項目累計客流約15萬人,每日銷售額超400萬元。另外,假期期間,薈聚中心客流量增長約6%。
餐飲|婚宴市場回暖
在經歷“清明假期”的消費高峰后,北京餐企也早早備戰“五一”消費。北京市商務局數據顯示,北京市各大餐飲企業紛紛推出勞動節套餐等系列促銷活動。鴻賓樓推出市級以上勞模享用餐折扣,峨嵋酒家推出勞動節套餐立減優惠,柳泉居為崗位優秀者贈豆沙包。重點監測的全聚德、烤肉季、東來順、功德福和大董同比分別增長7.4倍、7.1倍、6.3倍、6.1倍和5.1倍。一家位于東方廣場B1層的餐廳負責人表示,“五一”假期后三天的到店消費人數較前兩天有所增加。
同期,北京婚宴市場迎來“報復性增長”。據中國結婚服務平臺婚禮紀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全國有超10萬對新人“扎堆”辦婚禮。婚戀市場相關的細分婚宴市場也將實現翻倍增長。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北京皇冠假日酒店,酒店工作人員表示“五一”假期前四天的“婚宴”預訂已經滿檔。
另外,“五一”假日外賣銷量迎高峰。餓了么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前三天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顯著,成為近五年來最高。其中,酒店和景區的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均在2倍及以上,較今年清明小假期仍有明顯增長。
老字號|傳統工藝引關注
北京具有傳統工藝精髓的“老字號”備受關注。京城老字號非遺系列菜品、鎮店名菜等成亮點,引領餐飲新消費。護國寺的老北京小吃禮盒、國宴小吃禮盒和烤肉季的老北京食盒、非遺文化烤肉技藝等持續走俏、備受關注。
北京稻香村東城食尚店店長朱喜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表示,店內兩款“京八件”禮盒適合作為“手信”送給家人或者旅游回家時帶走。據悉,“京八件”起源于明朝中晚期。京八件特指皇室王族在重大節日典禮中要擺上供桌的點心,也是皇室成員間互相饋贈的禮品。
應季產品也受到北京老顧客青睞。吳裕泰相關負責人表示,“五一”期間,吳裕泰推出了多項促消費的折扣優惠活動,品牌門店的貢毫茉莉花茶、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等應季綠茶及禮盒銷量走高。
電商|消費券持續加碼
“五一”期間,北京消費季呈現“多點開花”態勢,消費券更為消費市場添一把火。據悉,京東、蘇寧、國美、小米、美團、餓了么、盒馬、多點等電商平臺,中國黃金、菜百、北汽集團、華熙LIVE五棵松、萬達廣場、北京華聯等商業企業,中國銀聯、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北京消費季活動,超45億元消費補貼惠及全市消費者,覆蓋線上購物和線下商場、超市、餐廳和景區門票等領域。
看,2021年北京消費季備受期待。
北京蘇寧相關負責人表示,4月28日-5月5日,蘇寧將發放50萬張無門檻“無敵券”,總金額達5000萬元。截至30日18時,無敵券用券率已達30.27%,拉動銷售金額已高達3260余萬元。同時,伴隨著“五一”小長假的到來,“五一”家電消費市場將再現消費高潮。2020年北京消費季期間,北京蘇寧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6%,環比增長33.3%,據此來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祎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