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度觀察“挖掘機指數”,感知“中國制造”溫度和經濟發展走勢
120噸的超大液壓挖掘機、無人化施工的攤鋪機和壓路機、臂長101米的巨型混凝土泵車……記者近日在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上看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國內龍頭企業,不僅展示了“看得見”的智能裝備,更有“看不見”的數字化成果。“可感知、能聯網”正成為國內裝備制造業標配。
海量設備投放市場后收回的大數據,正在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內驅力”。由此生成的“挖掘機指數”,即時上報國家有關部委,則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參考。
今年中國經濟復蘇進程如何?《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走進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深度觀察“挖掘機指數”的臺前幕后,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現場感知“中國制造”溫度和經濟發展走勢。
宏觀:“挖掘機指數”顯示投資加快經濟向好
在“工程機械之都”長沙,三一重工“18號燈塔工廠”,長30米的大屏幕上,60多萬臺設備的運行數據匯聚成“挖掘機指數”。設備開工趨勢、各省區市當月開工率……各種柱狀圖、折線圖,繪成反映中國經濟實時活躍度的“熱力圖”。
記者現場調閱發現,雖然2020年受疫情沖擊,但自去年下半年始,挖掘機、吊裝設備、混凝土機械累計開工時長卻呈現高增長,顯示國內投資強勁復蘇。以履帶起重機為例,開工時長從去年6月由負轉正,并維持至今。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表示,“樹根互聯”是專注打造工業操作系統的平臺公司,長期分析“挖掘機指數”。“挖掘機指數”持續上漲,這得益于中國對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穩增長”措施的見效,以及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眾多的應用場景。
今年以來,“挖掘機指數”反映出中國經濟運行的一些結構性特點。
——很多基建投資項目進入中后期建設階段。今年1至4月,“挖掘機指數”累計正增長,表明經濟總體持續向好。其中,吊裝設備作業時間連續4月實現同比增長,而挖掘設備、混凝土設備4月出現2021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動工先動土,挖掘機是工程建設的龍頭,然后是混凝土機械,龍尾是吊裝設備,從龍頭傳導到龍尾大約有半年到10個月”。樹根互聯CEO賀東東分析說,挖掘機4月首次負增長,可能表明很多基建投資項目進入中后期建設階段。
——外貿勢頭良好,進口增速較高。港口機械可“一窺”外貿形勢,而三一重工港口機械的市占率超過50%。數據顯示,2021年1月,港口機械作業時長同比增長率首次轉負為正,且高達11.6%。4月,與貨物進口相關度更高的正面吊,作業時長同比上升5.3%,而與出口相關度更高的堆高機作業時長則同比下降了22.1%。
進口的增長更為明顯,這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互印證。公開數據顯示,4月貨物進出口總額31492億元,同比增長26.6%。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2.2%,進口同比增長32.2%。
——分地區看,湖北省基建投資明顯增長。“挖掘機指數”顯示,1至4月,湖北各類工程機械設備作業時長同比大幅增長。其中,挖掘設備增長78.7%,混凝土設備增長115.2%,路面機械中的攤鋪機增長208.8%,壓路機增長137.4%。這表明,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湖北疫后重振的勢頭非常強勁,許多復蘇指標領先全國。
微觀:“挖掘機指數”驅動企業全鏈條提升
“挖掘機指數”不只是為宏觀經濟提供參考,更為企業研發、生產、營銷、售后“全環節”革新提供直接牽引力。
汽車起重機是建設施工中常用的設備。據了解,原來企業一般是通過分析靜態數據來進行設計,如果鋼板用得太厚,會增加成本、降低起重能力;但如果設計強度過低,又會引發安全事故。
“現在通過設備收回的全樣本動態數據分析,企業發現大部分汽車起重機存在超載問題,并且拿到了超載的具體比重和數值,由此可以精準地設計臂架強度,在安全性和經濟性之間找到平穩點。”賀東東說。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表示,他們建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中科云谷”,連接的市場設備已達40萬臺。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夠對關鍵部件進行壽命預測、故障診斷,還能識別客戶風險,并將相關問題通過App和短信推送給客戶,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
在企業內部,生產裝備同樣“數字化”。以三一重工為例,目前該公司在國內的18個產業園、60多個車間、5600多只水電油氣表、8200多臺機器設備、十幾萬種物料,全部通過平臺實現在線物聯。通過建立公司數據中臺,運用AI模型進行分析,企業生產運營與管理模式不斷改善。
“數字化”已顯現對企業運營質量的重大提升作用。向文波說,去年,三一重工的人均產值達到400萬元,這是衡量企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相比于上一輪行業高峰期,三一重工在沒有新增廠房、員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創造了遠高于當年的營收。
中觀:“挖掘機指數”為工程機械行業生態賦能
海量數據的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后,不僅倒逼企業內部革新,還能為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事實上,受全球疫情蔓延的影響,很多企業一度遭遇“斷供”危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為此,作為主機廠的三一重工從去年開始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數字化”,已有近百家供應商設備上“云平臺”。
“過去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很多事情靠電話溝通,要么訂單下多了導致庫存增加,要么缺貨。”三一重工泵送事業部智能制造所所長饒有福說,現在生產進度、庫存、質量等數據都可以在平臺上看到,很好地解決了配套不協同、風險不可控的問題。
賀東東解釋說,在“根云平臺”上,主機廠能看到訂單執行的動態進展,配套廠家也能看到主機廠采購訂單的變化,實現了數據的“透明化”,讓整個產業鏈的敏捷度和協同效率更高。
與此同時,工程機械行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服務商。在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上,記者看到一家“工業5G+VR設計”企業,通過超高精度數字模型,將工程機械設備及成百上千的零部件數字化,小到墊片的顆粒度都能顯現。這家企業的執行總裁黃曉君說,目前這樣的“數字設備”可實現交互式拆裝,為全行業提供設計評審、培訓、展示等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制造業占比不大,但圍繞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卻非常發達。這方面“中國制造”還存在明顯短板。國內工程機械領域因為數字化轉型起步早、應用水平較高,已成為“中國智造”標桿,“十四五”期間有望成為全球領軍行業。(記者 宋振遠 劉璐璐 白田田 湖南長沙報道)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