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宇制藥IPO過會背后:學術推廣三年花了近10億
沖擊科創板的四川匯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宇制藥“)于5月26日迎來上會大考。從上交所披露的結果來看,匯宇制藥首發過會。然而,匯宇制藥三年花掉約9.65億元來進行學術推廣的情況,不可避免地在審核會議中被重點問詢。
首發順利過會
5月26日晚間,據上交所官網披露的科創板上市委2021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匯宇制藥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招股書顯示,匯宇制藥是一家研發驅動型的綜合制藥企業,主要從事抗腫瘤和注射劑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縱觀匯宇制藥的IPO之旅,上交所于2020年12月2日正式受理匯宇制藥的首發申請,并于同年12月30日進入問詢階段。備戰半年的時間,匯宇制藥如今沖擊科創板順利過會。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匯宇制藥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32.01萬元、70707.62萬元和136419.75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200.46萬元、17694.45萬元、34332.43萬元,報告期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097.37萬元、18226.43萬元和32478.46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收入及凈利潤規模快速增長,尤其是公司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分別中選‘4+7’城市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聯盟地區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進一步推動了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快速增長。”匯宇制藥在招股書中如是表示。
學術推廣費遭追問
在IPO審核過程中,匯宇制藥的學術推廣費被重點問詢。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匯宇制藥銷售費用隨著收入規模的增長而相應增加,2018-2020年,公司銷售費用金額分別為2962.13萬元、33812.88萬元和71314.09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學術推廣費是匯宇制藥銷售費用項下最大的支出。數據顯示,2018-2020年,匯宇制藥學術推廣費金額分別為1725.31萬元、30330.1萬元和64458.9萬元,分別占各期銷售費用的比例約58.25%、89.7%、90.39%。經北京商報記者計算,匯宇制藥三年合計花掉96514.31萬元的學術推廣費。
匯宇制藥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學術推廣費快速增長主要原因是公司2018年起開始在國內銷售藥品,公司中選“4+7”城市及聯盟地區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后,公司產品開始大規模銷售,公司需要讓醫生盡快熟悉藥品的性能和優勢,并且需要提高公司與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從2018年開始對藥品進行學術推廣,并于2019年開始大幅提升學術推廣力度,使得學術推廣費用大幅增加。
招股書顯示,匯宇制藥在售產品中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收入占比較高,2019年度及2020年度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92.77%和91.02%。
而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收入的大幅增加,學術推廣功不可沒。匯宇制藥亦坦言,隨著公司2018年逐步開始對產品進行學術推廣,公司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當年國內銷售數量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18年匯宇制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的銷售收入增長至2832.53萬元,占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5.65%;2019年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國內銷售收入增長至65520.74萬元,占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2.76%;2020年公司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國內銷售收入122661.34萬元,占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90.35%。
據招股書,匯宇制藥的學術推廣費主要由學術會議費以及市場調研等其他費用構成。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以學術推廣之名推動背后的市場營銷,是醫藥行業的潛規則,因此藥企學術推廣費一直是商業賄賂的高發區。實踐當中,醫藥企業召開學術會議,邀請的一般都是醫生、經銷商等客戶單位,部分推廣費最終以其他的形式回饋給客戶方,這也是醫藥企業的灰色地帶。
對此,科創板上市委要求匯宇制藥代表說明2020年發行人高頻率開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發行人學術推廣費中市場調研支出的具體服務內容、供應商情況、交付成果以及2019年和2020年該項費用大幅增長的原因、與發行人銷售推廣效果的具體相關性、發行人建立了何種內部控制制度以規范市場營銷活動。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匯宇制藥進行采訪,不過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北京商報記者劉鳳茹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