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仍在瘋狂“賣課” 整治之下仍有監管盲區
新華社南京5月28日電 題:一切為了“拉新”,一切為了續費,教培機構仍在瘋狂“賣課”
新華社記者蔣芳、鄭天虹
近日,多家教育培訓機構受到處罰,紛紛下架涉嫌違規的課程,修改違規的價格標識。在日益嚴格的政策監管之下,狂奔的在線校外教培放慢腳步了嗎?
記者調查發現,作為關鍵招生節點,暑期仍然是培訓機構“賣課”的必爭時段,培訓機構紛紛開辟新渠道、制造新話術,“拉新”、續費、價格戰,一樣都沒少。
“賣課”轉戰直播間,整治之下仍有監管盲區
日前,北京市教委通報了部分校外培訓機構低于成本價售課、提前招生收費等違規行為。隨后,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也在近期對4家校外培訓機構價格違法、虛假宣傳等行為進行了頂格處罰。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教育培訓機構的營銷已經轉戰直播間,通過抖音、天貓旗艦店進行直播“賣課”,新渠道引流效果明顯,也成了監管盲區。
在有百萬粉絲量的某網校抖音直播間里,主播們仍在普遍使用誘導性低價策略吸引關注:
“一年級到高三課程都有,8節直播課10元,平均一節課才1.25元!1.25元啊,這個價格到樓下買個包子,都只能買個素的買不到肉的……”
不僅如此,“拉新”方式也有了新玩法。過去,以老(學員)帶新(學員)集中在線下,如今在一些線上平臺上開始出現種草式“拉新”。例如,在帶貨網紅聚集的“小紅書”App上,高途課堂推出了招募學習體驗官的活動,所謂的學習體驗官也就是家長或學生,只要發布高途課堂課程學習打卡筆記,就有機會贏取豐厚禮品。
“為了圈粉、養粉、榨粉,我學了一堆的話術誘導家長”
如果說狂轟濫炸的免費、低價營銷為的是“拉新”,主要靠營銷人員;到了“續費”階段,沖在前面的就是所謂授課“老師”。
多位受訪“老師”告訴記者,滿班率、續班率和退費率,是考核培訓機構教師的重要標準。這三率像壓在“老師”身上的三座大山,要做到續辦率100%,沒有點功力是不行的。
廣州家長胡女士自從給六年級的孩子報了個小升初刷題班后,就被自稱是班主任的潘老師拉到一個群里,不定期接到潘老師電話。潘老師貼心地給胡女士免費送各類小升初真題、升學政策解讀、小升初的微講座,隨時在線答疑解惑。
通過一系列的情感鋪墊后,潘老師在重要營銷日5月20日推出“暑假新初一0元班”,當天報名即可免費領取“六下期末沖刺工具包”,內含“5天沖刺打卡營”、期末真題試卷等。“每天看著群里分享的各種升學文章,其渲染的嚴峻升學形勢,讓我越臨近升學越睡不著覺。他們一拋出0元暑假班,我就毫不猶豫報名了。”胡女士說。
一位從廣州某知名培訓機構辭職的老師陳林(化名)告訴記者,一線老師的工作除了備課講課,更多時間花在了招生運營,包括各種群分享、講座、課后服務等。“圈粉”“養粉”“榨粉”模式運營的家長粉絲群,目的就是不斷制造焦慮,讓家長掏錢。
她透露:“要點之一就是對家長進行恐嚇。我學了一堆的話術誘導家長。”比如,開家長講座時,先盤點一下往年的升學形勢,把情況說得越嚴峻越好,競爭越激烈越好;平時推送的文章看似是育兒故事,一般都是把牛娃與其培優背景結合起來,引導家長們怎么雞娃,一步步入坑,目的則是維護客戶關系和擴大客戶群體。
謹防校外教培機構變異為“斂財機器”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校外教培機構的“老師”主要負責推銷“賣課”是這個行業的普遍現象。南京某培訓機構的一位“老師”坦言,現在市面上沒有哪家培訓機構不考核這些營銷指標,“老師”業績完不成,輕則扣獎金,重則辭退。
有關專家認為,資本入侵教育培訓領域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造成了行業異化,已經從興趣培養、提優補差、彌補校內教育不足,變成了面向全社會、無數家庭的“割韭菜”。
廣東省教育督導室主任科員張志立建議,國家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建立教育培訓行業評估監測制度,出臺星級或者等級評估標準,綜合運用經濟、法治、行政等手段,讓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滿足公眾需求、具備教育情懷的教育培訓機構能夠獲得認可,讓那些存在唯利是圖、錯誤言論、師德失范、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的教育培訓機構無所遁形,切實規范教育培訓機構辦學行為。
“在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無序逐利的同時,還要堅持校內提質。”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在為學生減負過程中,存在學校借減負之名推卸教育責任的問題,學生在校內“吃不飽”,轉而尋求校外培訓。學校教育要強化主體地位,要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做到應教盡教,提高教育質量,走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老套路,實現減輕校內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目標。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