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是系統方案,要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變現
“科學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的內在規律”“各行各業要科學研判形勢,基礎好的要先行一步”……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近日舉辦的碳達峰專項暨“碳達峰政策與行動研究”座談會上,“科學”一詞被與會專家學者高頻提及。
今年上半年,全國節能形勢難言樂觀。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顯示,全國9個省(區)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我國距離碳達峰還有不到10年時間,“十四五”時期是關鍵期、窗口期。如何科學領會中央精神、科學研判節能形勢、科學制定減碳目標,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精彩觀點。
“一盤棋”絕非“齊步走”
座談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強調要正確認識中央提出的“全國一盤棋”要求。
“碳達峰絕不是‘齊步走’,相對條件好的、基礎好的地區要先行一步,且要把先行一步當成機遇而不是負擔。”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學部委員潘家華認為,“一盤棋”絕非“齊步走”,達峰理應有先有后。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表示,應該進一步鼓勵引導更多省份提前達峰,“誰提前達峰誰是英雄,不能大伙都耗著,能提前的也不提前了。”周大地還生動地把全國碳達峰比作“打硬仗”:“仗要一仗一仗打,達峰也要按部就班。從技術上、理論上、實踐上都不應該采取同時達峰的要求。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領域,面臨的情況不一樣,‘藥’也要對癥下。”對此,他建議出臺引導性和激勵性政策,鼓勵更多地區和行業作出示范引領,率先轉型、帶頭達峰。
潘家華也提出了相近的建議,他還注意到了與“先行一步”相伴相生的巨大壓力。“人們往往擔心槍打出頭鳥,出于惰性、慣性和擔憂心理,不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于這種擔憂,他提出,可以搞一些試點,設標桿、拿方案、讓事實說話,也讓其他地區消除顧慮、找準方向。
除了各地區達峰要有先有后,潘家華還認為,“全國一盤棋”的要求也意味著行業的減碳要聚焦關鍵環節、關鍵領域。“各路神仙”都上演的情形是好的,但不能因此弱化對化石能源的重視。“必須要聚焦化石能源,分清輕重緩急,且對化石能源的控制要有一個時間表,給市場投資商、給地方一個比較明確的預期。同時,聚焦化石能源不是說其他的不做,而是其他事項作為輔助。”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也提到了相關行業的結構性引領問題,他認為在能源結構、交通運輸、建筑領域等方面應提出結構性指標。“優先領域的設置、引領性目標的提出,具有戰略引領的作用,而具體的量不一定需要特別清楚。”
達峰是個系統工程
潘家華觀察到,當前市場上或多或少存在著“雙重焦慮”的狀態:一方面,不確定化石能源何去何從;另一方面,在上半年節能形勢不盡樂觀的背景下,對實現降碳目標存在壓力。對于這種現象,他認為,波動性、反復性很正常,只要明確方向、保持戰略定力,沒必要放大焦慮。
而明確的方向和定力源自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科學認識。潘家華強調,碳中和是一個過程性動作,“方向明確后是需要加速度,但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王毅對該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是系統方案,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結合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深刻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的科學規律與內在邏輯,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變現。“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能源沒有脫鉤,人均能源消耗增長是必然的,關鍵在于所依靠的能源是化石能源還是可再生能源。同時,對“雙碳”的基本概念也要有清醒認識,比如達峰的峰值概念并非一個剛性指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巡視員周宏春從學科角度分析,能源革命是一個中長期戰略,此過程中機會與挑戰并存,壓力要變成動力。周宏春同時提到了創新的系統性問題,“創新是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技術創新,而是觀念、理論、制度、文化等的配套創新,尤其是制度設計要跟上。”他認為,不能用昨天的經驗判斷明天的未來。
誰“拍腦袋”誰負責
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點名當前減碳工作中有所“跑偏”的表現,包括目標設定過高、脫離實際。對于運動式“減碳”傾向,與會專家學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潘家華認為,運動式“減碳”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層層加碼的制度慣性,一些地方官員做不到實事求是,在層層傳遞中盲目放大目標、沒有科學根據地加碼。
“一些地方的行政性思維過強,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均讓位于行政性。沒把系統思路理順清、沒把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涉及的各方面因素考慮好,就‘拍腦袋’、喊口號、下命令。”潘家華說,“要糾正‘空喊口號、沒有行動’的現象,就要讓‘口號’與責任并重,誰‘拍腦袋’、喊口號,誰就必須要擔責。”
除了地方官員的個人能力問題,如政績觀責任觀不夠正確、不能全面理解中央決策和相關概念等原因,王毅還從宏觀層面補充道,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我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仍有提升空間。“首先是依法治理體系有待深化,政策出臺后相應法律依據也應加快推動;同時,制定政策時應當更加充分地征求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只有與科學家、企業等眾多相關方深入對話對接,才能真正落地、落實中央的政策。”王毅說。
除了點名運動式“減碳”之外,近日,中央層面對“兩高”項目治理再度升級。8月26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強調要把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在上半年相對嚴峻的節能形勢下,如何在拿出強有力政策舉措,對癥下藥、精準開方,堅決剎住部分地區能耗猛增勢頭的同時,又做到科學節能、精準節能、依法節能,杜絕“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科學”的重要性正在進一步凸顯。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山東將在中醫藥服務模式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 精準對標SpaceX,瞄準“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深藍航天完成...
- 山東將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單項冠軍,如何走好“奪冠之路”?
- 混合云成為企業上云最優選擇,未來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 金普新區五大主導產業增勢強勁 持續推進智能化升級
- 自貢高新區推進營商專員進企業 著力打造“高興辦”營商品牌
- 山東省新生優勢加速凝聚 發展動能實現新跨越
- 禿如其來的生意!斗不過植發,“假發第一股”瑞貝卡被遺忘
- 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萬億 涉稅違法行為更將嚴查嚴辦
- 奧園10.78億元出售加拿大項目 助力境外債務重組
- 消息指蔚來正考慮在新加坡二次上市 公司回應:不予置評
- 綠地控股披露2022年上半年擬新增不超760億元擔保額度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7.6%
- 特斯拉發布強勁財報 警告供應鏈問題將持續至2022年
- 冠城大通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6-7億元等預計2021年凈利潤虧8-9億元
- 平安幸福年 同心共守護
- 新能源車企頻頻切入保險賽道 意在擴大產業鏈條
- 張一鳴再退出多家字節關聯公司職務 卸任字節跳動法定代表人
- 國家藥監局:推進化妝品新法規平穩實施 嚴防嚴管嚴控化妝品安...
- 三部門發文明確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具體要求3月1日起施行
- 十部門: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
- 異鄉過年,溫暖不減
- “就地”過春節,精彩不一樣
- “只賣9塊9”的“隔離險”,葫蘆里裝著什么藥?
- 緊跟“三農”方向,護好國人“油罐子”,健康保障踐行長康
- 美素佳兒奶粉好嗎?美素佳兒從這三點出發證實自身品質
- 壓力傳感器工作原理
- 電子血壓計原理
- 各類放大器電路設計
- 電感線圈的常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