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企業不斷布局下沉市場,行業已進入整合期
便利店發力下沉市場不是個秘密。不過,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發力下沉市場的便利店品牌的日子并不是都那么好過。有調查顯示,從整體情況來看,部分三四線城市便利店的發展情況已經非常接近一二線城市,競爭十分激烈,整體增速放緩。與此同時,區域品牌整合案例頻出,有業內人士直言,便利店行業現在進入到了整合期,到了品牌拼“內功”的時候了。
整體增速放緩
“沒想到鹽城會有便利蜂。”江蘇鹽城的消費者張先生最近發現,街邊有了新的便利店品牌——便利蜂。他表示,以前在北京出差的時候見過這個品牌的便利店,沒有想到最近竟然開到了家門口。
事實上,鹽城只是便利蜂最新下沉的五座城市之一。“截至10月8日,我們在淄博、鹽城、連云港、東莞、中山開設了新店。”便利蜂相關負責人表示:“基于各類政策利好、當前大消費市場的活躍,我們目前不僅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拓展,同樣也在下沉市場積極布局便利蜂的門店,并為所在城市提供各類民生服務。”
早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下沉市場的便利蜂,只是眾多下沉中的便利店品牌之一。近兩年,無論是羅森、7-11這類日系便利店巨頭,還是美宜佳、便利蜂、見福、金虎便利這類本土便利店龍頭,甚至一些有資本助力的區域性便利店品牌或新興便利店品牌,都在下沉市場中拼殺。不過,熱度正高的下沉市場如今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2020年全國各城市便利店的發展規模整體保持穩定增長,但增速放緩。其中,門店數負增長的城市占所調查城市總數的27.8%,占比超過1/4,而上一年度這一比例僅為8.3%。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三四線城市便利店的發展已達到成熟市場的水平。這意味著,眾多便利店品牌看重的低房租、低人工成本以及市場空白等優點,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中已經不復存在。中山、惠州、莆田等城市便利店的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一二線城市。其面臨的問題與一二線城市基本相同,房租、人力成本的持續高企使得便利店的經營壓力相對較大。
北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認為,標準的連鎖便利店對當地消費水平要求比較高,三四線城市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而當初下沉市場風口起來的時候,一些便利店品牌盲目進入、盲目擴張,導致發展后勁不足,“有一些失敗是可以預見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便利店的發展基本上與其所在城市的GDP保持同步。“并不是每個下沉市場,都適合便利店下沉。”賴陽表示。
發展潛力仍在
增速放緩、競爭壓力變大,是否意味著便利店如今在下沉市場的發展達到了天花板?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便利蜂最近新進五城一樣,羅森、7-11等便利店品牌也依然在發力下沉市場:羅森繼續布局京津冀一體化,7-11則大力拓展區域加盟,不少本土便利店龍頭品牌也沒有停下向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域市場前進的腳步。
“實際上,增速放緩是從整體行業的角度來看的,每個企業自己的戰略和行為還是會有一些不一樣。”賴陽認為,各個城市和企業的情況有著不小的差異。“有的三四線城市可能競爭激烈,有的可能依然處于空白;有的企業可能盲目擴張慘遭滑鐵盧,有的穩扎穩打發展順利,這都不能一概而論。”他表示,下沉市場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是未來會進入一個比較理智的發展時期。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見福董事長張利的肯定。張利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見福便利店在福建一些縣城的門店業績很不錯。“我們現在雖然還不能到鄉鎮去開店,但縣城已經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了,見福基本會在進入的每個縣城中開出七八家密集門店,進行集中配送。”在張利看來,比起搶占了多少城市或者區域,高質量密集開店才是下沉市場競爭的關鍵。“下沉市場的邏輯和一二線城市是一樣的,只有集中開店才能夠實現物流集中配送,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果盲目強調占了多少城市,但每個城市的門店都很分散,實質上沒有什么意義。”張利認為,制約便利店在下沉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就在于物流配送能力。“店開再多,配送沒辦法保證,就是無效開店。”
QuestMobile發布的《下沉市場報告(2019年)》顯示,中國下沉市場用戶規模超過6億,該市場的潛力在多個領域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MSC關于中國下沉市場的相關調研也顯示,下沉市場人群的收入和消費絕對值仍然不高,但增速優勢明顯,“有閑”消費和“家庭”消費成為消費的主流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下沉市場不是一線市場的補充,而是各自獨立的主體市場,企業需要確定明確的下沉目標。
區域整合進行時
便利店企業紛紛下沉,在自身門店數量以及入駐區域增加的同時,也給下沉市場原有的便利店品牌帶來了沖擊。不少便利店企業在下沉過程中,都把收購當地便利店品牌當做進入該地區的重要一步。最近接連收購天虹旗下的微喔以及四川的WOWO便利的羅森就是出于這種考慮。
羅森收購天虹微喔和四川WOWO便利,是為了加強其華南和西南地區的布局。其中,天虹微喔的門店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和廈門,截至2021年上半年,門店數量為205家;四川WOWO便利是成都首個24小時營業便利店,目前全國門店規模近2000家,主要集中在成都本地市場。而羅森的優勢地區為華東區域,江浙滬門店規模達到2042家,在西南則僅布局了重慶市場。這兩起收購案將成為羅森擴展新地區的重要切入點。
羅森的這種收購行為并不是孤例。“確切地說,在下沉過程中,這種收購案例的出現是很正常的。”賴陽表示,現在已經到了便利店企業拼經營能力、供應鏈等“內功”的時候,對一些發展后勁不足、管理模式粗放的當地便利店企業而言,被收購未必是件壞事。“在其他便利店企業進入下沉市場之前,一些當地的便利店企業可能只是仗著地域優勢開出了一些店,但模式簡單,有的甚至停留在夫妻老婆店或者加盟翻牌店的階段,這樣是無法應對消費者升級的消費需求,以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
賴陽認為,目前便利店行業正處于全面調整期,不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品牌會被市場淘汰。“可以看到的是,現在仍在積極下沉的便利店品牌,都是深耕便利店行業,積極發展數字化管理,緊跟時代步伐的品牌。前幾年乘著便利店風口起來的一些新興品牌或者商超百貨做的便利店品牌雖然也下沉過,但由于盲目擴張,已經或正在處于被淘汰的邊緣。”在賴陽看來,未來能夠在下沉市場競爭中存活的一定是羅森、7-11、便利蜂這類專業便利店品牌:“便利店的生意并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好做。”
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直言,目前便利店已經進入了行業整合期。“從整體情況來看,行業整合正在進行中。對一些當地便利店品牌來說,如果抱著‘我們市場很小,大品牌看不上’的心態得過且過,被整合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該業內人士認為,這場行業整合其實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可能三五年內就會出結果。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別忘了陪你吃康師傅的人
- 選車困難癥?家用MPV王者傳祺M6 PRO幫你治愈
- 二手高端消費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信任危機何解?
- 黑龍江:激發科技創新潛能,甄選重大科技成果做好就地轉化
- 山東將在中醫藥服務模式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 精準對標SpaceX,瞄準“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深藍航天完成...
- 山東將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單項冠軍,如何走好“奪冠之路”?
- 混合云成為企業上云最優選擇,未來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 金普新區五大主導產業增勢強勁 持續推進智能化升級
- 自貢高新區推進營商專員進企業 著力打造“高興辦”營商品牌
- 山東省新生優勢加速凝聚 發展動能實現新跨越
- 禿如其來的生意!斗不過植發,“假發第一股”瑞貝卡被遺忘
- 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萬億 涉稅違法行為更將嚴查嚴辦
- 奧園10.78億元出售加拿大項目 助力境外債務重組
- 消息指蔚來正考慮在新加坡二次上市 公司回應:不予置評
- 綠地控股披露2022年上半年擬新增不超760億元擔保額度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7.6%
- 特斯拉發布強勁財報 警告供應鏈問題將持續至2022年
- 冠城大通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6-7億元等預計2021年凈利潤虧8-9億元
- 平安幸福年 同心共守護
- 新能源車企頻頻切入保險賽道 意在擴大產業鏈條
- 張一鳴再退出多家字節關聯公司職務 卸任字節跳動法定代表人
- 國家藥監局:推進化妝品新法規平穩實施 嚴防嚴管嚴控化妝品安...
- 三部門發文明確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具體要求3月1日起施行
- 十部門: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
- 異鄉過年,溫暖不減
- “就地”過春節,精彩不一樣
- “只賣9塊9”的“隔離險”,葫蘆里裝著什么藥?
- 緊跟“三農”方向,護好國人“油罐子”,健康保障踐行長康
- 美素佳兒奶粉好嗎?美素佳兒從這三點出發證實自身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