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破發潮后 11月新股首日表現如何
10月底,A股經歷了一場破發潮,更有投資者戲稱“中簽如中刀”,如何打新成為投資者熱切關注的話題。破發潮后,新股上市首日表現也值得投資者關注。Wind數據顯示,剔除掉北交所上市個股,11月共有32只新股在滬深兩市上市。合計來看,32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為99.26%,2021年上市的所有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75.12%,相對有所收窄。具體來看,32只新股有29股上市首日股價上漲,有華蘭股份(301093)等3只個股破發。新股上市后的后續表現也值得關注,Wind數據顯示,32只新股中有15只新股上市首日至12月1日收盤股價有所下跌。
月平均漲幅僅高于10月
整體來看,11月新股的上市首日平均漲幅與2021年其他月份相比,處于較低的水平,僅高于新股頻頻破發的10月。
Wind數據顯示,11月共有32只新股登陸滬深兩市,從上市板塊來看,這32只個股中,有半數新股登陸創業板,為16只。在科創板上市的新股有10只,有6只新股在主板上市。
從上市首日平均漲幅來看,Wind數據顯示,11月上市的32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約為99.26%,低于2021年以來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175.12%。單月來看,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最高的月份為7月,平均漲幅約為265.31%;此外,三季度整體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偏高,8、9月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均超過200%,分別為209.94%及206.34%;6月為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第二高的月份,當月平均漲幅為236.45%。1-5月,單月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均在100%-200%之間,分別為112.98%、174.79%、168.78%、157.97%、163.51%。10月下旬開始頻頻出現新股破發的情況,拉低了10月的平均漲幅,僅為55.71%。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表示,2020年以來,資本市場存在著過熱的問題,二級市場項目估值也被高估。按照以往的經驗,所有被資本熱追的板塊,都有一個回調過程。目前,二級市場率先回調,且回調幅度較大,一級市場反應遲于二級市場,使得現在出現部分一二級市場的倒掛。
3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與10月底相比,11月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有所減少。這32只新股中,有華蘭股份、新點軟件、爭光股份3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Wind數據顯示,11月上市首日跌幅最大的個股為在11月1日上市的華蘭股份,當日下跌10.09%。東方財富顯示,華蘭股份發行價格為58.08元/股,發行市盈率為101.4倍。上市首日,華蘭股份開盤即破發,當日開盤價為51.55元/股,當日收盤價為52.22元/股。
隨后于11月2日上市的爭光股份也經歷了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東方財富顯示,爭光股份發行價格為36.31元/股,發行市盈率為54.59倍,當日收于36.09元/股,收跌0.61%。新點軟件破發則出現于月中,11月17日,新點軟件登陸科創板,新點軟件發行價格為48.49元/股,當日收于46.31元/股,跌幅為4.5%。
不過,11月大部分“打新一族”仍有錢可賺。Wind數據顯示,32只個股中,有13只個股上市首日股價翻倍,漲幅最高的個股為11月26日上市的金鐘股份,上漲297.28%;11月16日上市的萬祥科技次之,漲幅為205.98%;11月22日上市的正強股份為第三名,漲幅為193.18%。有8只個股漲幅在50%-100%之間,漲幅在1%-50%的個股同樣有8只。
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表示,注冊制下新股的稀缺性有所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差異導致上市后漲幅出現二八分化。那么投資者該如何打新?武忠言建議,應從行業發展前景、公司基本面、市盈率等方面去甄別選擇待申購的優質新股。
15股上市首日至今股價下跌
除了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新股上市之后的走勢也值得關注。Wind數據顯示,上市首日至12月1日收盤,有15只個股股價下跌;截至12月1日收盤,上市首日破發的爭光股份漲超發行價,新點軟件、華蘭股份兩股仍破發。
具體來看,Wind數據顯示,金鐘股份、運機集團等15股上市首日至12月1日區間股價下跌,其中上市首日漲幅最高的金鐘股份下跌最多,下跌15.91%,運機集團次之,下跌15.6%;還有炬芯科技、海力風電、強瑞技術3股下跌超10%。而鎮洋發展上市首日以來則大漲125.38%,富佳股份、燦勤科技則分別大漲94.99%、53.49%。
截至12月1日收盤,這32只新股中,相對于發行價漲幅最高的個股為雅創電子,漲幅為254.66%;有6股相對于發行價漲幅超過200%;上市首日破發的爭光股份相對于發行價上漲了17.02%,華蘭股份、新點軟件股價仍破發,相對于發行價跌幅分別為7.37%、7.63%。
資料顯示,華蘭股份專業從事直接接觸注射劑類藥品包裝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各類覆膜膠塞、常規膠塞等,并廣泛用于輸液、凍干、粉針、單抗、小水針、采血、中藥復方制劑等藥品制劑領域,保護藥物免受環境影響,并有助于維持藥物質量和安全。截至12月1日收盤,華蘭股份報53.8元/股,總市值為72.45億元。
針對公司相關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華蘭股份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同期上市的一批公司很多都同樣處于股價破發的情況,目前針對股價破發的情況,沒有相應提振股價的計劃,我們尊重市場”。北京商報記者董亮丁寧
關鍵詞: 新股上市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新舊交鋒 2022年的酒店市場誰能勝?
- 車厘子價格普遍上漲,今年春節還能實現“車厘子自由”嗎?
- 別忘了陪你吃康師傅的人
- 選車困難癥?家用MPV王者傳祺M6 PRO幫你治愈
- 二手高端消費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信任危機何解?
- 黑龍江:激發科技創新潛能,甄選重大科技成果做好就地轉化
- 山東將在中醫藥服務模式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 精準對標SpaceX,瞄準“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深藍航天完成...
- 山東將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單項冠軍,如何走好“奪冠之路”?
- 混合云成為企業上云最優選擇,未來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 金普新區五大主導產業增勢強勁 持續推進智能化升級
- 自貢高新區推進營商專員進企業 著力打造“高興辦”營商品牌
- 山東省新生優勢加速凝聚 發展動能實現新跨越
- 禿如其來的生意!斗不過植發,“假發第一股”瑞貝卡被遺忘
- 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萬億 涉稅違法行為更將嚴查嚴辦
- 奧園10.78億元出售加拿大項目 助力境外債務重組
- 消息指蔚來正考慮在新加坡二次上市 公司回應:不予置評
- 綠地控股披露2022年上半年擬新增不超760億元擔保額度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7.6%
- 特斯拉發布強勁財報 警告供應鏈問題將持續至2022年
- 冠城大通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6-7億元等預計2021年凈利潤虧8-9億元
- 平安幸福年 同心共守護
- 新能源車企頻頻切入保險賽道 意在擴大產業鏈條
- 張一鳴再退出多家字節關聯公司職務 卸任字節跳動法定代表人
- 國家藥監局:推進化妝品新法規平穩實施 嚴防嚴管嚴控化妝品安...
- 三部門發文明確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具體要求3月1日起施行
- 十部門: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
- 異鄉過年,溫暖不減
- “就地”過春節,精彩不一樣
- “只賣9塊9”的“隔離險”,葫蘆里裝著什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