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碼布局植物肉賽道,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前不久,麥當勞宣布從近日開始,在美國的特定餐廳測試植物肉漢堡McPlant,這也是植物肉進軍連鎖餐廳的又一嘗試。
近幾年,植物肉成為熱門賽道,資本不斷涌入,企業加碼布局??系禄?、星巴克、必勝客等在內的眾多連鎖餐飲巨頭都已經或即將在中國市場推出植物肉產品。
那么,到底什么是植物肉?植物肉是怎么做成的?它的營養價值幾何?
針對上述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大豆、小麥、菌菇都是制“肉”原料
肉類營養豐富,是人類必不可少的食物。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長到90億,全球肉類消費量將達4.55億噸。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肉類制品消耗量快速增長,這也帶來越來越多的環境與資源問題。
為緩解環境資源壓力,人們逐漸將目光投向植物蛋白領域,旨在通過植物蛋白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其實,植物肉并非新出現的概念。追溯植物肉的歷史,中國千百年前便有用豆類、花生、面筋等原料做出來的仿葷菜肴,既可滿足人的口舌之欲又契合素食追求。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產品加工崗位專家胡秋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植物肉或稱植物蛋白肉、素肉,其主要原料為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等。
“制作植物肉的原料有很多種。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大豆、小麥的年產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它們都可以用來制作植物肉。”胡秋輝說。
隨著技術的進步,食用菌也已成為植物肉的另一大原料。“以香菇為例,其膳食纖維比較多,符合健康飲食的需求,但想要賦予它肉的口感,還要進行高速剪切乳化、轉谷氨酰胺酶質構改良和脫水纖維化。”南京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趙立艷介紹,經過一些處理后,香菇的彈性和硬度能夠與肉類相近,并能具有較為濃郁的肉香。
植物肉口感與真肉接近但價格偏高
國內某植物肉企業和彭博商業周刊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植物肉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隨著近年來食品工業技術的進步,植物蛋白通過復雜的提純、擠壓、膨化、塑形等步驟處理,已能模擬出纖維狀的動物蛋白,其顏色、氣味、咀嚼感,甚至汁水感都已與動物肉接近。
在某電商平臺,記者輸入“植物肉”搜索發現,在某植物肉品牌旗艦店中,一包248克的素香酥雞塊和一包278克的素紅燒獅子頭的總價為69.93元。在評論區,消費者評價“肉感十足”“真的好好吃”“口感挺好”等。
而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國內多個品牌廠商展出了植物肉新品,某廠家更是請大廚在現場制作用植物肉做成的“小酥肉”“鱈魚柳”,不過該廠家銷售負責人也坦言,植物肉售價偏高,一般比真肉要貴10%到50%。
胡秋輝告訴記者,實際上,植物肉最早在國外流行,人們推崇它并不是因為其營養價值高,它的普及更多是與環保主義、素食主義思潮有關。而國內目前缺少這種文化環境,這也導致植物肉推廣并不順利。
更適合經常大魚大肉的人食用
記者在網上發現,有不少人擔心植物肉的營養問題。
營養師顧中一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撰文表示,植物蛋白制品一般蛋白質含量較高、熱量相對較低、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因此對于經常大魚大肉的人來說,食用植物肉可能更健康,但對于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來說,可能就不適合了。
“我們平時吃肉,除了能獲得蛋白質,還會獲得鐵、維生素B12等營養成分,而這些成分在植物中幾乎沒有,這也是為什么有些長期吃素的人可能會出現貧血的原因。”顧中一表示。
考慮到大豆蛋白營養成分較為單一,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產品加工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初步研制出風味獨特的香菇素腸。趙立艷介紹,食用菌所含氨基酸種類豐富,能提供8種氨基酸,還含有活性多糖和免疫調節蛋白等營養物質,是理想的植物基素肉原料。
“從長遠看,在解決吃飽問題后,消費者開始關注飲食的多樣化。植物肉含有更多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隨著人們思維方式的改變,相信植物肉會擁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和消費群體。”胡秋輝說。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新舊交鋒 2022年的酒店市場誰能勝?
- 車厘子價格普遍上漲,今年春節還能實現“車厘子自由”嗎?
- 別忘了陪你吃康師傅的人
- 選車困難癥?家用MPV王者傳祺M6 PRO幫你治愈
- 二手高端消費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信任危機何解?
- 黑龍江:激發科技創新潛能,甄選重大科技成果做好就地轉化
- 山東將在中醫藥服務模式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 精準對標SpaceX,瞄準“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深藍航天完成...
- 山東將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單項冠軍,如何走好“奪冠之路”?
- 混合云成為企業上云最優選擇,未來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 金普新區五大主導產業增勢強勁 持續推進智能化升級
- 自貢高新區推進營商專員進企業 著力打造“高興辦”營商品牌
- 山東省新生優勢加速凝聚 發展動能實現新跨越
- 禿如其來的生意!斗不過植發,“假發第一股”瑞貝卡被遺忘
- 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萬億 涉稅違法行為更將嚴查嚴辦
- 奧園10.78億元出售加拿大項目 助力境外債務重組
- 消息指蔚來正考慮在新加坡二次上市 公司回應:不予置評
- 綠地控股披露2022年上半年擬新增不超760億元擔保額度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7.6%
- 特斯拉發布強勁財報 警告供應鏈問題將持續至2022年
- 冠城大通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6-7億元等預計2021年凈利潤虧8-9億元
- 平安幸福年 同心共守護
- 新能源車企頻頻切入保險賽道 意在擴大產業鏈條
- 張一鳴再退出多家字節關聯公司職務 卸任字節跳動法定代表人
- 國家藥監局:推進化妝品新法規平穩實施 嚴防嚴管嚴控化妝品安...
- 三部門發文明確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具體要求3月1日起施行
- 十部門: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
- 異鄉過年,溫暖不減
- “就地”過春節,精彩不一樣
- “只賣9塊9”的“隔離險”,葫蘆里裝著什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