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專家解密下湯遺址發掘
“除了下湯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之外,我們還要加強下湯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讓廣大民眾受益,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2月19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下湯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仲召兵受訪時說。
當日,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發布,浙江仙居縣下湯新石器時代遺址(以下簡稱:“下湯遺址”)入選。
圖為航拍下湯遺址。(應芳露供圖)
下湯遺址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橫溪鎮下湯村,發現于1984年,為距今近一萬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周邊環境優越、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都適宜居住。
考古研究表明,下湯遺址文化層堆積厚達2.5米,自下而上分屬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階段,絕對年代距今約10000年至4000年。遺址保存較好,以上山文化遺存為主。
截至202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下湯遺址發現了壕溝、人工土臺、房址、食物加工場所、紅燒土廣場遺跡等。綜合研究后,考古隊初步復原出下湯遠古村落的結構布局,這是中國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組織結構的重大突破。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戴向明介紹說,上山文化時期水稻的食用已經比較普遍,考古人員對下湯遺址地層和灰坑的土壤進行浮選,普遍發現有碳化稻米或稻米小穗軸,而且從植硅體形態上看,已具有馴化的特征,說明下湯先民在這一時期已經開始栽培水稻。
下湯遺址的陶器則以泥質夾細砂紅衣陶為主,通過陶器及陶片可知其成型及制作技術包括捏塑法、泥片貼筑法和泥條盤筑法等。以紅衣工藝為基礎,下湯先民在紅衣泥料的選擇及涂飾實踐中發展出彩陶工藝。
圖為下湯遺址的陶器。(應芳露供圖)
“下湯遺址的陶器為我們展示了上山文化階段鮮明的生產生活畫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海明表示,這些紅色陶器是中國年代最早、最純正、最艷麗的“中國紅”。
隨著萬年前的原始村落揭開神秘面紗,仲召兵認為,下湯遺址要加強考古遺址公園的開發和建設,除了考古成果的展示,還應加強研學、互動體驗、文創產品開發等內容,“比如下湯遺址里的罐、杯、盤、盆、碗等陶器衍生的文創產品可以和仙居八大碗結合起來,吸引游客品嘗打卡。”(完)
關鍵詞: 塞爾維亞總統親吻五星紅旗 草莓父親 婆媳關系心理咨詢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專家解密下湯遺址發掘
- “老外”組團探訪馬街書會:一日能聽千臺戲
- 農活玩出新花樣!貴州麻江農事運動會歡樂多
- 安徽馬鞍山:以人才戰略重塑“鋼城基因” 打造長三角“智...
- 將武術的“剛”融入秧歌的“柔” 昌黎地秧歌“扭”向世界
- 廣西擬“景區門票一票管3日” 助推文旅市場大門越開越大
- 中國境內首例臨時進口使用特醫食品落地海南博鰲樂城
- 天津盤山景區推限時免費活動 助力《哪吒2》票房沖頂
- 湖北力促“舌尖經濟” 釋放餐飲消費新活力
- 山東日照:低空經濟蓄勢騰飛,擘畫藍天新圖景
- 黑龍江伊春青少年體驗冬季定向運動 盡享冰雪體育歡樂
- 中國首個低空行業大模型在長春發布
- 扎根鄉村30年 湖南桃江教師把愛灑向孩子心田
- 今年以來 福建泉州口岸原油進口增長超三成
- 64載跨越山海 “國家的孩子”趙麗俊回家了
- 棉花娃娃俏銷 中國年輕人樂為情緒“買單”
- 遼寧省獲批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
- 山東加碼數字鄉村建設 讓科技惠農更“慧”農
- 山西春節假期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6.93% “非遺+文旅”成新動能
- 碳路中國丨“烏金”變“綠金” 智能化賦能山西煤企轉型升級
- 油價年內首跌,加一箱油少花約6.5元
- 上海市場監管部門上門為重點企業提供“個性化”指引
- 青海互助:春雪覆蓋梯田 “大地指紋”盡顯
- A股周三飄紅收官 機器人板塊走強
- 手機國補政策落地滿月:消費熱潮背后,“百億計劃”助力商家...
- 大眾點評《評價透明度報告》發布,公開評價審核“四道防線”
- 五部門:支持汽車產品、電子產品、家居產品等消費升級
- 拉薩=成都=香港航線首航 拉薩海關助力高效通關
- 甘肅文縣“白馬巧匠”的面具情
- 2024年濟南金融業增加值超千億元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